首 页 阳光成长 阳光管理 七彩阳志愿者 阳光班级 阳光课程 阳光工作室 阳光资源 阳光足球 阳光博客 阳光心语
□ 当前位置:阳光资源>获奖论文>正文

[内部]中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的研究
发布人:邱云莺  发布时间:2016/9/13 10:13:41

 

 

 

 

 

 

 

建业实验幼儿园

小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的研究

       邱云莺

 

 

 

 

 

 

 

 

 

 

 

 

 

 

 

 

 

   

目录

  中文摘要…………………………………………………………………………………1

  第一章 前言………………………………………………………………………………1

  (一)问题的提出………………………………………………………………………2

  (二)概念的界定………………………………………………………………………3

  (三)研究的基础………………………………………………………………………4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7

  第二章 幼儿游戏中受挫的反应与原因分析……………………………………………8

  (一)幼儿在游戏中受挫的反应分析…………………………………………………8

  (二)幼儿受挫的原因分析……………………………………………………………12

  第三章 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的策略研究………………………15

   (一)通过专门的活动建立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15

  (二)创设挫折情境,提供锻炼机会…………………………………………………16

  (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17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1

   

   

   

   

   

 

 

 

小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摘要】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抗挫折能力的发展是形成个体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研究选取南京市某幼儿园某小班的的孩子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受挫的反应和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受挫的反应有情绪反应和理智性积极反应。情绪性反应包括:愤怒、焦虑、退缩、退化攻击。理智性积极反应包括:坚持目标和降低目标。幼儿受挫的原因包括自身知识能力不足、已有知识经验造成的挫折、自信心不足、交往策略缺乏、自我评价过高、教师的介入引发幼儿的挫折、游戏材料不足、教师规则交代不清等。

  Abstract:

  【关键字】 :幼儿; 游戏; 抗错能力

  Key words:children,game,the anti-setback ability

   

   

   

   

   

   

   

 

 

 

 

 

 

 

 

 

 

 

 

 

 

   

 

 

第一章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以往对在园幼儿的观察中研究者常常会碰到孩子在幼儿园碰到一点小挫折就不愿来幼儿园的情况如:

   乔乔来得很早看到,了老师拿出了新的建构区的积木,开心的跑了过去。可是已经有小朋友在玩了。于是她到拿了几块积木到一边的空地搭了起来。孩子渐渐多了,他们兴奋地跑来跑去,教室也显得拥挤起来。突然一个小朋友碰倒了乔乔,“哗啦”积木倒了。老师注意到了没有在规定区域的乔乔。“乔乔,知道在应该哪里玩游戏吗”“知道”“那你怎么到这里玩了,不要搭了,整理好去玩别的。”戴子乔不说话抱着积木哭了。

  第二天戴子乔奶奶来了“ 老师我们戴子乔今天不愿意来幼儿园,说老师昨天批评她了,我们戴子乔怎么了?”奶奶笑着问。

  在独生子女的政策下,很多家庭都是都是“四二一”的结构,即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围着一个孩子转。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将一切希望和爱都倾注于一个孩子身上,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娇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辈往往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甚至可以支配父母长辈,孩子自然地变成了“小皇帝”。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使孩子越来越“娇”而盲目的“大拇指”式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骄”。孩子的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受不得一点委屈等问题也由此滋生。另外,由于独生子女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父母长辈往往长时间把他们当做婴儿抚养,给予过多的照顾,帮他们避免、解决扫除了可能碰到的问题,但是却剥夺了他们面对困难、遭遇挫折的机会。

  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可以看出能否正确的面对“磨难”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关键性因素。磨难即是挫折,挫折是每个人一生中常会碰到且必须面对的情绪状态,通俗的说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面对困难错误的处理方式会引起消极的情绪状态,可能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正确的引导却能够使幼儿磨练意志奋发向上,提高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幼儿挫折教育的经验性文章逐渐增多,幼儿的挫折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普通父母的关注。[1]目前,国外学者对挫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挫折产生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和儿童抗错能力等方面。陈鹤琴说过“小孩子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由于专业学习

   

  的需要,我曾多次到幼儿园观察,在观察中,研究者真切的感受到游戏对幼儿的意义。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幼儿快乐的游戏世界里,研究者发现许多挫折教育契机,因此研究者认为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挫折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的方法。

  目前幼儿游戏中的受挫没有找到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定为南京某幼儿园小班的儿童与教师,其中男孩17人,女孩15人,教师2名。并将研究的目光锁定在幼儿在园的所有游戏活动中通过深入到小班幼儿的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在自然情境下进行观察、访谈。采取事件取样法记录幼儿游戏活动中受挫的缘由,受挫后的反应,通过统计,探究小班幼儿在园游戏活动中的受挫的主要原因,受挫后的反应。并进行分析,提出教育策略,尝试利用挫折“挫折情境”增加幼儿在游戏中受挫的几率,使幼儿在游戏中直面挫折、克服挫折,从而提高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

   

  三、研究综述

  (一)挫折理论

  近百年来,一些西方学者对“挫折”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英国著名的策动心理学派创始人麦独·孤(W·Mcdougall)提出了挫折的本能学说。认为个体受挫折而产生的种种行为均源于本能,人的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的想达到一定的目的,个体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行为也是本能冲动的结果。[2]1936年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杜波(L.Doob)在《挫折与侵犯》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挫折-侵犯”假说。包含两个论点,一是,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二是,挫折的产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奥地利的著名精神病医生弗洛依德在其研究中,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把自我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首次提出了挫折防卫机制的概念,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心理性欲(即LIBIDO)为动力的。如果心理性欲的发展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比如停留在某一个阶段或遇到挫折而从高级阶段倒退到低级阶段,都可能造成异常。因此,一切精神疾病的起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在创立合理情绪疗法时提出了挫折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即挫折本身;B指人对挫折产生的认识和信念,即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特定的情景中,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的结果。艾里斯认为C的性质程度取决于B。[3]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这一理论是说明挫折与需要的关系,他

   

  认为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即挫折感。[4]在他看来,个体心理环境中真正影响其心理状态的是非理性的需要,这种非生

  理性的需要是推动其行为的动力。个体在需要的压力下,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一种要求满足的动机。以求心理上的平衡。简而言之,需要的满足是避免挫折的重要条件。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沙利文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典型代表罗杰斯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条件对个体的挫折的产生及其反应的影响。他们重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认为挫折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向上意识”、“自我实现”、受到压抑的缘故。为避免挫折的产生,他们主张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强调个体的自尊及未来的乐观态度,提出要通过自尊、乐观以及集体和他人的关心、尊重来防止挫折。[5]

     弗洛伊德的学说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忽略了社会因素和人在活动中的调节作用。麦独·孤的理论虽也强调本能对情绪的作用,但他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压力来改变情绪,这为情绪调节提供了一个理论前提。挫折侵犯理论所说的是侵犯理论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可能出现的行为。也就是说挫折侵犯理论只说明了人的挫折行为中个别具体的问题并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6]

  (二)关于挫折教育的研究

  1.挫折的的内涵

  张春兴,杨国枢认为,挫折含有两种意义,其一是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境而言,另一个指个体动机受阻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而言。前者实为刺激情境,可视为自变素,后者为个体的反应,属于因变素。

  朱志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挫折定义为“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者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陈选华在《挫折教育引论》将挫折定义为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推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或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7]

  关于挫折的种类,边和平从不同的角度对挫折进行了分类,根据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将挫折分为实质性认知挫折和想象性认知挫折;从严重程度将挫折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从准备程度上

  看将挫折分为意料中挫折和突发性挫折;从内容性质上分为事业性挫折和生活性挫折;按持续时间将挫折分为短暂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按挫折形成的原因又可以分为内部挫折和外部挫折。[8]

  2.关于挫折教育

     关于抗错能力,目前有“抗逆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忍受力”、“抗错能力”等不同的说法,其基本含义都是指个体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9]冯江平把挫折承受力定为个体遭遇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及个体适应挫折、抵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并进一步分为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是个体适应挫折的前一阶段。挫折的排解力是指个体遭遇挫折后,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整和转变,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是个体适应挫折的后一阶段。

  3.幼儿挫折教育

     雷明强从幼儿抗错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逆境教育,认为逆境教育是指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要幼儿动身、动心、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从而对他们进行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勇于实践、经受挫折、克服困难、摆脱依赖的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向上的坚强意志”。[10]通过研究认为(杨莉君,1997)认为深受教师家长喜爱的“好孩子”由于经常生活在表扬中,经历的挫折少,一旦处于逆境,则会比普通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困扰,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并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挫折。

  4.幼儿受挫的原因

     幼儿在游戏中受挫的原因没有找到相应的文献,只有与幼儿受挫的相关研究,毛国红在《浅析幼儿受挫的成因与对策》中指出,幼儿受挫的成因有: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超过其发展水平的成长预期,不适当的教育方法。[11]

  邹敏在《2-6在园幼儿受挫的缘由与反应》中指出引发在园幼儿受挫的缘由有四类:一是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二是与教师的矛盾;三是与同伴的关系四是自身能力的问题。[12]

  5.受挫后的反应

  陈选华在《挫折教育引论》中指出受挫后的情绪反应有:焦虑;攻击,包括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退缩,包括幻想,依赖性;退化,包括,批评与埋怨、优柔寡断、工作效率低;固执,包括惊

  慌失措,破罐破摔,强迫症等.

     邹敏在《2-6在园幼儿受挫的缘由与反应》中指出幼儿在园受挫后的反应有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情绪反应可分为消极情绪反应和积极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可以分为内向行为反应和外向行为反应。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受挫

  挫折的现代汉语意义为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

     美国心理学家阿姆塞尔从操作性的性质把挫折定义为“有机体在先体验到奖赏后又体验到无奖赏时所出现的情况”。[13]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挫折的内涵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存在某种需要或动机;二是,挫折的主观情境三是受挫者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14]陈选华在《挫折教育引论》见挫折定义为,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推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或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15]朱志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挫折定义为“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者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本研究的受挫指的是指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碰到了障碍和干扰,使动机和需要不能获得满足。

  (二)游戏活动中的受挫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主要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的主体性活动其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给儿童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预,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的戏,实现幼儿快乐、自主、适宜、有效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受挫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遇到障碍或者干扰,致使游戏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勒温的研究成果显示儿童遭遇挫折时,游戏成绩会倒退17.3个月的智龄,并会在游戏中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破坏性。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的判定应有两个条件:一是幼儿有正在从事或希望从事的游戏活动。二是游戏活动因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受阻。内部原因有幼儿自身的知识能力不足,自信心不足,交往策略的缺乏等;外部原因有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不充足、教师游戏规则交代不清楚等。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本研究的研究过程为:

  1.明确研究问题。通过文献搜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确定研究问题。

  2.现场收集资料,实施“挫折情境”游戏方案。

  第一周到第六周:深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挫折情境,详细记录幼儿受挫的原因与反应,与幼儿谈话,并进行记录。

  第七周:实施“挫折情境”游戏,并根据幼儿反应进行调整,并记录孩子的表现。

  3.整理所得资料。将在幼儿园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幼儿园挫折教育的建议和挫折情境的设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本研究拟定选取南京市某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在观察实践的选取方面,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幼儿都可能遭遇挫折,因此将观察时间定为幼儿在园的所有游戏活动。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原因和幼儿的反应。获取资料后进行编码分析,通过统计呈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的实际情况。

                 表1  幼儿受挫观察记录表

   

编号

幼儿姓名

受挫原因

备注

 

 

 

 

    表2幼儿在游戏中受挫反应记录表

 

情绪性反应

理智性积极反应

 

愤怒

焦虑  

退缩

退化

攻击

坚持目标

降低目标

次数

 

 

 

 

 

 

 

百分比(%)

 

 

 

 

 

 

 

          

 表3  幼儿在不同游戏类型中游戏中受挫原因记录表

 

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

结构游戏

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

桌面游戏

内部原因

自身知识能力不足

 

 

 

 

 

 

已有知识经验造成的挫折

 

 

 

 

 

 

自信心不足

 

 

 

 

 

 

交往策略缺乏

 

 

 

 

 

 

外部原因

游戏材料不足

 

 

 

 

 

 

教师的介入引发幼儿的挫折

 

 

 

 

 

 

教师规则交代不清

 

 

 

 

 

 

  具体说明:

  内部原因:主要是指幼儿的主观因素,阻碍幼儿正在从事或希望从事的游戏活动。

  外部原因:是指幼儿不能控制的外在原因引起幼儿的受挫。

  2.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在本研究中,访谈的对象是在游戏中受挫的幼儿。

 

第二章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的反应与原因分析

  通过对南京某幼儿园小班幼儿七周的观察,共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受挫的案例89件。下面主要针对幼儿在游戏中受挫的反应和幼儿受挫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幼儿受挫的反应分析

  根据研究者在七周的时间内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将幼儿面对挫折的反应分为积极反应与消极反应两类。小班幼儿在面临挫折时有情绪反应和理智性积极反应。情绪性反应包括:愤怒、焦虑、退缩、退化攻击。理智性积极反应包括:坚持目标和降低目标。如表1,在该班中幼儿游戏中的情绪反多于理智性积极反应。情绪性反应有53人次,占总数的59.4%,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焦虑、愤怒和退缩。理智性积极反应有36人次,占总数的40.6%面对困难选择坚持目标的幼儿较多。研究者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幼儿自身,幼儿缺乏受挫的经验,因此面对挫折时常常出现情绪性反应。另一方面是教育者对挫折教育的忽视,教育者在游戏活动的指导多集中于强调规则和提高游戏水平。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的情况关注指导较少。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他已经能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在成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多数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忍耐、排解一些简单的挫折。如:求助和协商是教师在指导游戏中经常强调的,当孩子在面对挫折,出现了较多运用求助和协商轮换来坚持目标的表现。因此教师重视幼儿在游动中受挫的情况,并进行合理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表1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反应分布表

 

情绪性反应

理智性积极反应

 

愤怒

焦虑  

退缩

退化

攻击

坚持目标

降低目标

次数

12

13

11

3

14

29

7

百分比(%)

13.5

14.6

12.3

3.3

15.7

32.7

7.9

 

           59.4

          40.6

  (一)幼儿受挫后的情绪性反应有:

  1.愤怒

     愤怒是指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

  2.攻击

  当个体的动机和目标受挫时,常在态度和情绪上产生敌视和报复心理,在行为、言语上产生过激的表现,包括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攻击性行为可能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也可能转向其他的代替物也可能转向自身。

  案例1:

  3月16日下午,在搭小车的游戏中,诺诺和杨正开心的玩着。杨拿了三组轮子准备搭有三节车厢的火车,诺诺拿了一个有四个轮子的车底专心做小汽车。这时,梁咫秋来了,什么也没说,便拿了吴子杨手边的小车,吴子杨生气了,伸手去抢小车,见梁咫秋不给便拿起了积木就要向朝梁咫秋砸过去,被教师看见制止了。

  在这个案例中吴子杨由于被抢走了玩具,先是出现了愤怒的情绪反应,接着开始与梁咫秋争抢,最后出现了攻击性行为。

  3.焦虑

     焦虑是人们在遭遇挫折后一时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伴随而产生的一种模糊的,紧张而不安的情绪体验。是面临不良的刺激或预感到某种不详的事情它是处在边缘状态的综合性情绪反应。它不同程度的包含着忧虑、焦急、惧怕愤怒压抑惶惶不安等。[16]如:

  案例2:

  3月29日,上午。彩虹桥游戏中,栩儿面对彩虹桥不敢上,又不敢请求教师的帮助,其他小朋友排在她后面又不时催促时,露出很着急的表情,最后绕开小桥跑开了。

  栩儿有时是个比较害羞的孩子,性格较为内向,面对来自内心的不自信和来自小朋友催促的双重压力,她十分焦虑,最终丧失自信跑开了。此外,幼儿在遭遇挫折时也常会会用哭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焦虑情绪情绪。

  4.退缩

     这是与攻击行为相反的案例,当个体遭遇挫折时,其反应不表现为攻击,相反的以退缩式的反应来适应挫折情境企图逃避挫折。如:

  案例3:

  3月28日,上午。下了点小雨,过彩虹桥的游戏,晨晨刚刚走上去的时候发现有点滑,停了下来,看着几个大个子的小朋友顺利的走过去了,她抬起脚,结果踩歪了,滑了一下她犹豫了一会儿,跑开了。

  这是一个逃避挫折的案例,而当幼儿遇到的挫折逃避不了时,出现了冷漠的方式对待挫折。冷漠是指面对挫折表现出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态度。以上案例1中的小秋秋没有得到车轮,把矛头又指向了诺诺,夺过了她手里的车轮,诺诺看了一眼我,又去篓子里找了一个轮子有点残缺的底重新搭了起来。这时,我上前有了如下对话:

  “诺诺真能干,不跟小朋友抢玩具”

  诺诺害羞的笑了下。

  “梁咫秋抢你玩具怎么不跟老师说呢”

  “他经常抢玩具,他会打人”

  “他经常抢你玩具吗”

  “恩,他经常抢小朋友的玩具,我不跟他抢”

     诺诺是个非常活泼乖巧孩子,面对梁咫秋的争抢行为出现了冷漠的态度。

  5.退化

     退化是指在个体遭遇挫折时出现的与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在这个案例中,孩子就出现了吮吸手指的倒退行为。

  案例4:

  3月22日,晨间游戏。

     清清和小远玩着夹夹乐的游戏,这时清扬把套在夹子上的小草莓弄掉了,王征远大声向老师告状“老师,清清把夹子弄坏了”清清开始紧张的把小草莓套上去,一边不时啃手,吮吸手指头,经过一番折腾还是没有成功,于是含着手指头哭了起来。

  (二)在幼儿受挫的理智性积极反应有

     理智性积极反应是指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反应对挫折,在研究者的观察中,小班幼儿面对挫折出现的理智性积极反应包括坚持目标和降低目标两种。

  1.坚持目标。

  幼儿在游戏中遭遇挫折时常常会使用请求帮助、协商轮换等方式来坚持目标。

  (1)请求教师帮助

  在面对挫折情境自己无法解决时,常常会向他人寻求帮助,以找到更好地方法解决当前的困境,这是一种积极的反应。在小班游戏活动中当幼儿遭遇挫折时,较多的采用了这个方法。

  (2)协商轮换

  协商轮换,是一种积极地反应,面对挫折,已有一部分的孩子会采用协商轮换的方式,解决碰到的困难。

  2.降低目标

     面对无法解决的困境时,人们会采用降低目标的方式解决遇到的挫折,是一种较为积极地应对措施。如:孩子们过高低彩虹桥的时,很多孩子不能采用身体直立,手臂张开保持平衡的方法通过,而采用了弯腰,手脚并用的方法通过彩虹桥。

   

  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挫的原因分析

  (一)游戏类型与幼儿受挫

         

         

表1 不同游戏类型中幼儿受挫频次分布表

游戏类型

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

结构游戏

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

百分比(%)

18

4.5

30.3

35

12.2

   

     表1中可以看出幼儿在三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中受挫的的情况较多,分别为体育游戏35%、结构游戏30.3%、角色游戏18%;智力游戏和表演游戏分别为11.25%和4.55%。研究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受游戏类型本身的影响外,每日游戏时间不均等也是其原因之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这一规定保证了幼儿每天参与体育游戏的时间较其他类型的游戏多,也造成了幼儿在体育游戏中产生受挫情况较多。造成结构游戏中受挫次数较多的原因是,该班教师安排的区域中结构游戏较多,有泡沫积木,桌面的积塑游戏(雪花片,拼小车等),小型积木等等,因此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机会较多。智力游戏的设置相对简单而表演游戏由于较少开展因此幼儿较少受挫。

  (二)游戏中受挫原因类型

    表2 幼儿游戏中受挫原因分布频次表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原因

类型

自身知识能力不足

已有受挫经历造成的挫折

自信心不足

交往策略缺乏

自我评价过高

教师的介入引发幼儿的挫折

游戏材料不足

教师规则交代不清

百分比(%)

22.5

4.5

5.6

31.5

2.2

10.2

21.3

2.2

             

  66.3

             33.7

   

     表 2 幼儿受挫的原因中:内部原因占66.3%而外部原因占33.7%。由此可见由于小班幼儿受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游戏活动中的受挫多为内部原因造成。而交往策略的缺乏,自身能力不足和游戏材料的不足是造成幼儿受挫的三大原因,分别占了31.5%、22.5%和21.3%。

  内部原因:

  1.交往策略的缺乏

     交往策略是指幼儿产生交往行为及行为整合后的某种表现。幼儿缺乏交往经验,又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会运用如:协调协商、轮流、分享、征求同意等适当的交往方式,因此往往会造成幼儿的挫折。

  2.幼儿自身的知识能力不足

     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动作尚不正确,因而无论做什么事,多可能由于操作或使用不熟练而受到挫折。比如:一些复杂的玩具,由于能力的不足,或缺乏技能技巧,会使他们无从下手,而失去兴趣,最终放弃。

  3.自信心不足引起幼儿的挫折

     幼儿自信心不足是导致幼儿受挫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在班级中年龄相对较小的幼儿中尤为常见。在面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时,常会出现自信心不足、胆怯的表现,教师实施的鼓励、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克服挫折。

  4.幼儿的已有受挫经历造成幼儿的挫折

     幼儿的已有经验对幼儿的“受挫”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往的失败经历往往会导致两种情况,一种会减弱孩子对完成这个游戏的自信心,另一种是孩子对这个游戏活动的兴趣会减弱,他再次玩这个失败过的游戏时,他对该游戏感兴趣的程度已远不如受挫前。

  案例5:

  3月28日,户外活动

  周一周二断断续续下了两天的雨,所以户外活动的时候塑胶操场上有点潮。因为下雨的缘故孩子们常玩的平衡木湿湿的,四岁半立立没有考虑到平衡木湿了会滑倒,向平常一样张开双臂身体直直的,走上了平衡木的斜坡,结果摔了一跤,哭了起来。在以后的走平衡木的活动中这个孩子总要在教师或小朋友的帮助下才愿意走斜坡否则就直接走上平衡板而避开斜坡。

     通过案例4我们可以看到,立立由于受以往经验的影响,没有考虑现实情况从而导致了挫折的发生,并且对孩子以后的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5.自我评价过高

     孩子对自我的评价过高,会致使他对自己报有过高的期望,制定过高的目标,如果不能达到便会造成幼儿的挫折感。如开篇的案例中的乔乔,自身能力很强,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常常受到教师的表扬,极少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她的自我评价很高,觉得自己是班级里最能干的孩子,较少受到挫折,所以当她面临挫折的时候就会出现消极的表现。

  外部原因:

  6.材料不足

    游戏种材料不足常常会引发幼儿的争抢从而中断游戏导致挫折。

  7.教师的介入

     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为了维持班级秩序、纠正孩子的不安全行为或教师期望提高孩子游戏水平的善意的“引导”,反而会造成幼儿的挫折。如:

  案例6:

  3月22日,下午

    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做爸爸和妈妈,不断重复模仿爸爸妈妈带孩子做饭,孩子也津津有味的一遍一遍的吃。小老师见状走过去"怎么有两个妈妈呀,你做阿姨吧”玩得正起劲的孩子小声的说“我想当妈妈”,却又不敢违背老师的意思,停下了手中的游戏显得有点不知所措。

  这是研究者上前有了如下对话

  “怎么不玩啦?”

  “我也想当妈妈”孩子委屈的说。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给予了“善意”的指导希望能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却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使孩子对于游戏失去了兴趣,造成了挫折的产生。研究者认为,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在游戏无法进行,游戏出现问题或出现安全问题等,教师必须介入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8.教师规则交代不清楚

     教师对游戏和规则交代不清常常会让幼儿不明确要求,导致幼儿的挫折。

  案例7:

  3月5日晨间活动

     第一次玩泡沫积木,教师规定了固定的区域,但没有限制人数,十几个孩子拿着积木各自玩各自的,不一会儿就开始争抢了起来,有积木的孩子抱着积木不肯撒手,没有的孩子到处找积木,建构区乱成了一团。

     案例中教师在游戏未能向幼儿提出完整的要求,致使孩子对游戏的要求并不明确,过多的幼儿涌入游戏区域造成了幼儿一系列的挫折。

第三章  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抗挫折能力的策略研究

  在很多家长为孩子建立不被伤害的“象牙塔”时,一些家长、教师认识到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放手让幼儿遭遇挫折。从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影响看,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另外,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更具有权威性,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指导、纠正对幼儿的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如何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挫折情境和采取适当的指导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幼儿面对挫折的的积极态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研究者从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入手,以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在游戏活动中的受挫的原因及反应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通过专门活动,建立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

     教师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困难、挫折是无处不在的,人人都会碰到挫折。面对挫折不能怕,只要要勇敢,动脑经想办法,就能克服它,就能做好事获得成功;如果害怕了,退缩了,害怕了,就会失败。最后要让幼儿知道困难有大有小,小的困难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大的困难则要想各种办法慢慢努力才可以克服。

     教师可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幼儿对困难初步形成感性的和直接的认识,树立学习榜样,为克服困难打下基础。

  1.谈话、讨论

  可利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例举自己害怕的事,碰到的困难、挫折,说一说有没有克服,如何克服的。教师也谈一谈自己碰到的挫折,说一说是怎么克服的,并要求幼儿回家后了解父母碰到过的困难、挫折,说一说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如果困难挫折不能解决,又该怎么办。

  还可运用讨论的方式,讨论碰到挫折应该怎么办。将观察到的受挫的原因,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讨论,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式,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自信乐观积极的态度。如:根据案例一编一个小熊不征得同意随便抢其他小动物的玩具的故事。让幼儿说一说小熊应该怎么办,从而熟悉正确的交往方式。

  2.借用一些挫折故事,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幼儿最喜欢模仿,也容易受暗示。通过借用一些挫折故事或真人真事为幼儿树立榜样的方式,来感染、引导幼儿对挫折产生比较积极地看法,减少面对挫折时产生愤怒、哭、焦虑、沮丧、冷漠、攻击、威胁的消极反应。将观察到的平时游戏中幼儿受挫的案例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说一说,如果是自己碰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以此调动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已有认识,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创设挫折情境,提供锻炼机会

  1.增加日常游戏的难度,增加幼儿面对挫折的机会。

  让幼儿充分感受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的修

  改日常游戏设计一些“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难题”,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减少他们对困难的恐惧

  心理,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创设的情境应适合幼儿的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在幼儿对挫折有大致的了解后,针对孩子在日常游戏中遭遇挫折的原因,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适当加大现有游戏难度。

     研究者所在班级设置的游戏大多不常更换,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已经比较高了,孩子们大多玩得比较顺利。因此为了让幼儿增加在游戏中受挫的几率,研究者尝试对现有游戏进行了修改,加大难度,如:喂叮当猫吃豆子,我把叮当猫的嘴巴缩小,这就对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出口的减小,玩过游戏后将豆子取出也变得相对更加困难,对幼儿的坚持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创设专门挫折情景,利用一些挫折情境训练幼儿。

     创设专门的挫折情景,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让幼儿体验应对挫折情境的过程和获得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幼儿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挫折游戏情景的创设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设定“难题”或“情景”的难度和强度,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有目的的组织障碍性活动。研究者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尝试设计了两个个挫折情境并予以了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寻宝游戏。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掌握一些的克服挫折方法。

  2.在寻宝游戏中感受挫折。

  活动准备:

  印有礼物照片的兑换券(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事先藏在游戏区域内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1)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教师导语:你们知道宝藏是什么东西吗?

  基本部分:(2)游戏《寻宝》

  教师导语:神秘人在这里藏了很多很多的宝贝,请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找到的孩子可获得奖券上的礼品,时间为十分钟。

  结束部分:(3)表扬能克服挫折的孩子总结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表扬坚持游戏的幼儿。

  指导要点:   

  这个游戏的注意点是游戏人数不宜过多以便于教师指导。卡片藏的位置应有难有易,该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是暂时没有找到卡片的孩子会出现焦虑或退缩的情况。

  如: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有一个孩子找到了卡片,有的孩子看到了很兴奋更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但对于自我评价较高的或不自信的孩子就会出现焦虑或退缩的状况。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幼儿坚持不懈的去寻找。

       

             图1                      图2

  (2)我是解放军。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自己的能力,运用适当的方法通过过障碍。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勇敢的面对挑战。

  活动准备:

  轮胎两个,竹梯两个,彩虹桥一组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1)学一学,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导语:解放军叔叔可厉害了,你们知道他们会做什么?一起来学一学解放军。

  基本部分:(2)游戏《学做解放军》 

     障碍一:高低彩虹桥三组,障碍二:架起的竹梯如图。孩子们需要走过彩虹桥、爬过竹梯回到原点就能得到一面小红旗。

  结束部分:(3)学解放军踏步放松

     这两个障碍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都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竹梯,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因此我选在了上午户外活动的小组活动中进行。对于该游戏的指导教师并不是简单地保护安全。在游戏过程中,研究者所在班级的幼儿出现了如下问题:1)胆小的孩子不敢上障碍: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让他感受到指导老师在保护他,让他觉得安全有勇气去挑战,2)不会使用适当的方法。孩子的

  能力发展是不同的,这就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断鼓励与幼儿一起找寻通过的方法。

   

       

            图3                       图4

  挫折的结果是有利有弊的,如果处理得当,它可以成为人生经历中的一笔财富,但如果处理不当或一个人长期处于无助状态,它就会成为一种精神包袱,成为心理障碍的一个动因。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幼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知道他们产生挫折的原因,并积极引导他们。

  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挫折的结果是有利有弊的,如果处理得当,它可以成为人生经历中的一笔财富,但如果处理不当或一个人长期处于无助状态,它就会成为一种精神包袱,成为心理障碍的一个动因。

  根据他们产生挫折的原因,帮助他们进行积极引导。教师可通过谈话的方法,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并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引导幼儿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找出症结所在。例如,在知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指导幼儿掌握相关技能技巧,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如果当前面临的挫折幼儿无法解决时,教师再帮助幼儿降低游戏难度;面对自信心不足的儿童,教师要正确分析估价幼儿的能力,提出的要求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同时,教师要给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马上帮助解决,而应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困难。同时,我们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使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增强自信心。如:开展新游时,教师可让幼儿示范玩法。一方面,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其次成功经历,也帮助幼儿建立了自信。已有挫折经历导致幼儿受挫的状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原因,并进行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给与幼儿成功的体验。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小班的孩子十分的活泼好动,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游戏充满了兴趣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织到一起玩。在幼儿丰富的游戏世界里,有许多挫折教育的契机,四岁多的孩子已经不像三岁的的孩子一样行为多受情绪支配,已经可以听得进成人向他们提出的要求,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因此,在小班开展挫折教育是可行的。研究者在对小班游戏的观察中得到了如下结论,1.幼儿受挫后的反应有有情绪反应和理智性积极反应。情绪性反应包括:愤怒、焦虑、退缩、退化攻击。理智性积极反应包括:坚持目标和降低目标。2.引起幼儿受挫的原因有自身知识能力不足、已有知识经验造成的挫折、自信心不足、交往策略缺乏、自我评价过高、教师的介入引发幼儿的挫折、游戏材料不足、教师规则交代不清等。幼儿的受挫有时并不是一种原因造成的,如案例6中教师的介入是幼儿受挫的主要原因,而清扬缺乏对于阿姨的这个角色的知识经验也是导致她受挫的原因之一。在指导策略方面研究者采用了一了解,二体验过程尝试提高幼儿的抗错能力。当然,在实际活动中还有诸多进行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作为教师,只要是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对幼儿进行教育,就一定可以提高幼儿的抗错能力。

   

  二、研究反思

  受研究时间和研究者个人能力的限制,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首先,由于研究者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本班的全体幼儿,共32人。而事实上,研究者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关注这么多幼儿,因此大多是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随机观察到的,从而造成了数据收集的不够准确,影响最终结果的精确性。

  其次,研究者主要是针对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受挫进行研究,而对于幼儿在幼儿园外的游戏活动情况却不很了解。

  最后,由于本研究只选取了一个班级进行研究,不一定代表整体小班幼儿面对挫折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张彦云.吴会东.勾小铭.心理学[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崔华芳.挫折教育[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6]朱志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邹敏.2-6岁幼儿在园受挫的缘由与反应[J].北京.学前教育研究,2011,6[17]

[8]刘丽英,刘云艳.幼儿抗错能力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6

[9]冯江平.国外关于挫折心理理论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1.

[10]苏晓雯.刍议幼儿挫折教育[J].幼教天地621期

[11]毛国红.浅析幼儿受挫的成因与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

[12]刘丽英.幼儿抗挫折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学位论文2006.

[13]麦小雪.儿童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D].学位论文2008.

[14]胡韬,国外主要挫折理论及其教育启示[N].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1] 邹敏.2-6岁幼儿在园受挫的缘由与反应[J].北京.学前教育研究,2011,6.第41-第44页

  [2]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3] 冯江平.国外关于挫折心理理论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1.第56页-第60页.

  [4] 麦小雪.儿童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D].学位论文2008.

  [5] 胡韬,国外主要挫折理论及其教育启示[N].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第13页-第16页

  [6] 冯江平.国外关于挫折心理理论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1.第50页-第60页

  [7] 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8]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到第33页

  [9] 麦小雪.儿童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D].学位论文2008.

  [10] 刘丽英.幼儿抗挫折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学位论文2006.

  [11] 毛国红.浅析幼儿受挫的成因与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第90页

  [12] 邹敏.2-6岁幼儿在园受挫的缘由与反应[J].北京.学前教育研究,2011,6

  [13] 刘丽英,刘云艳.幼儿抗错能力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6.第41-第44页.

  [14] 张彦云.吴会东.勾小铭.心理学[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1页

  [15] 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页

  [16]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17]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21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 地址:(210017) 电话: 传真:
苏ICP备10217239号] 访问计数:
苏ICP备10217239号
创意美劳
礼仪养成
阳光花园
阳光期刊
一周食谱
幼儿体操
主题阅读

扫一扫